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50余种野蘑菇有毒 切勿采食
相关专题: 食品  发布时间:2012-07-14
资讯导读:  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增多,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毒蘑菇中毒多发季节。 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发生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数十人

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增多,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毒蘑菇中毒多发季节。 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发生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数十人中毒多人死亡。昨日,市食安办发布提醒:在不能分清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白毒伞、天老星等属剧毒蘑菇

据了解,进入6月以来,云南与广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了多起因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数十人中毒、数人死亡。贵州省某乡村民4人采食白色蘑菇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迅速出现昏迷,救治无效死亡,经鉴定所食蘑菇为剧毒的白毒伞菇。

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其中含剧毒能致人死亡的有10多种,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大连地区有毒蘑菇有50多种,其中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老百姓称呼的土名)和鹿花菌4种,属于剧毒蘑菇,吃了后会严重中毒,甚至导致中毒死亡。这类毒蕈外形与草菇等白色食用菌类差别并不明显,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市政府高度重视蘑菇中毒事件,早在2006年市政府就印发《通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销售野生鲜蘑菇。大连市食安办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都要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毒蘑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隐患。

毒蘑菇中毒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中毒类型中毒原因

  潜伏期

  胃肠炎型

由误食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所引起。

潜伏期约10分钟~2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角磷灰伞菌等毒蘑菇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碱的毒蕈碱。主要是刺激兴奋神经节后胆碱能神经;产生蟾蜍素和幻觉原等。

潜伏期约l~6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

溶血型

由误食鹿花菌等引起。其毒素为鹿花菌素。

作用于红细胞使之溶解引起,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不高。

 肝肾损伤型(肝病型)

由误食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肝坏死。

其所含毒素主要是毒伞毒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另外,肝肾损伤型分六期:1.潜伏期:食后6~30小时,一般无任何症状。2.肠胃炎期: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一天内自愈。 3.假愈期:此时病人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4.内脏损害期: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 5.精神症状期:部分病人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等所致。

 鉴别方法

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极为重要。为此专家给出了下列几种常用鉴别方法:

1对照法:按照当地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采摘的食用菌或毒蘑菇。

2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毒蘑颜色鲜艳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来源:食品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