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玉米种子变“工厂” 产出高效植酸酶
相关专题: 加工技术  发布时间:2010-01-25
资讯导读: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9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9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带领课题组完成的“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项目日前通过了农业部的科技成果鉴定。国内著名的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和动物营养学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以玉米为载体生产的第二代植酸酶产品具备替代目前微生物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功效,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磷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中的磷含量非常丰富,其中65%以上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但许多动物如猪、鸡、鸭、鱼、虾等因为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这些无法被利用的植酸磷只能随粪便排出,由此造成环境污染。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开发了用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的第一代植酸酶(一种性质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可将植酸磷分解成无机磷),在我国应用已经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范云六院士率领的课题组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将其成功地转入玉米并获得能够生产高活性植酸酶同时又能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也就相当于把玉米变成“工厂”生产植酸酶。与利用发酵方式生产植酸酶相比,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不需要厂房、发酵罐、产品后加工等专门的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仅是玉米种子的田间生长过程,无需耗费其他能量,也不需再进行产后的提取和纯化,可节约大量能源。此外,酶能在种子中长期稳定保存,无需酶类产品特殊的保存条件,也无需考虑产品的剂型,易于长距离运输和普及推广,在国际上开创了低成本、环保、节能、高效生产植酸酶的新兴技术领域。专家们指出,磷资源在自然界的储藏量非常有限,且不可再生,其替代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梁宝忠)
 

来源:中国农牧食品网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