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政府和中国政府已经在沟通了,双方的贸易战不会持续多久。”4月8日,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
中国对阿根廷豆油进口政策似乎有所松动。
“阿根廷政府和中国政府已经在沟通了,双方的贸易战不会持续多久。”4月8日,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中国政府的官方确认。
这一结果其实早已在业界预料之中。
3月31日,中国启动了对阿根廷豆油进口新规。从4月1日开始,阿根廷豆油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由原来各地省级商务机关统一收归到商务部,同时中国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从阿根廷进口的豆油进行检验检疫。
受此消息影响,期货市场上的豆油价格迅速从7400元/吨涨到了7700元/吨。业内人士预计:如果贸易战在短期内结束,豆油价格将有所回落。
豆油进口政策松动
3月31日, “2010年豆油进口企业会议”的参会企业从国家质检总局获知,未来所有进口大豆毛油货船的溶剂残留水平不得超过100ppm。如果超标,进口豆油货船将不准在港口卸载。
这一新规在阿根廷引起轩然大波。
2009年,中国已成为阿根廷最大的豆油进口国。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预计,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将会增加到4500万吨,进口豆油数量可能会达到250万吨。
根据阿根廷农业部的预计,2010年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将创下5500万吨的新高,其中的五分之一大豆将被加工为220万吨豆油,销往中国。
中国的贸易新规让阿根廷出口商颇为紧张。据阿根廷媒体报道说,一些出口商已经在考虑提高出口豆油的卫生标准。
在郭清保看来,中国政府此次提高阿根廷豆油进口条件,“主要是一种贸易手段。”3月29日,阿根廷政府刚刚对中国厨房用灶具点火器实施了反倾销政策。
此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阿有关豆油进口方面的贸易争端问题时表示,作为两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类似这样的表态也佐证了一些粮食贸易商的说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阿根廷是中国最大的豆油供应商,贸易摩擦的持续对双方均无好处。”
这一观点应该也得到了阿根廷政府的认同。据阿根廷当地媒体报道称,阿根廷官员正在试图解决这项争端。当地媒体称:“中国和阿根廷已经达成初步协议。中国已允许正运往该国途中的货物在其港口卸货,但谈判正在进行。”
中阿贸易战 美国、巴西受益
然而,中阿豆油进口政策的松动却令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却经历了从喜到忧的变化。
黑龙江大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过去的一周内,大豆现货价格每吨提高了200元,豆油期货每吨上涨了 300元,黑龙江一些停产多日的大豆加工企业正准备开工。
另据记者了解,在豆油贸易新规出台之前,黑龙江的豆企遭遇了2008年以来又一次严重的停工潮,70多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停产,并全部停止收购大豆。
中阿双方进行谈判的消息对于国产大豆企业来说,却是一个重大利空。一家粮食贸易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每年进口到中国的转基因大豆和豆油一半来自于美国,一半来自于阿根廷和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如果阿根廷的进口条件提高了,我们就从巴西和美国进口”。
因此,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说,虽然豆油进口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毛豆油和大豆供应的压力,但是其利好很难传达到濒临崩溃的国内大豆产业上,更无法缓解国内大豆困局。由于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更愿意用出油率更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相比于国产大豆企业来说,最受益的还是巴西和美国的大豆和豆油出口商。”一位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表示:“中国大豆更适用于食品加工而不是用来榨油。”
郭清保也同意这一观点。2009年,中国的进口大豆有四成来自美国。在巴西,一些豆油出口商也承认,自己最终可能会受益于因阿根廷暂停出货导致的订单增多。
王小语希望这种贸易政策能够继续扩大范围,“如果对美国和巴西也采取类似措施,国产大豆将会最终受益。”
不过,王小语的期待似乎难以实现。上述贸易商说:“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中国的大豆和豆油的进口量是世界第一,其增长速度也是名列世界前茅,因为缺口很大。”
他的话并非空穴来风。1996年,我国进口了110多万吨大豆,到2009年进口4255万吨,上升了38倍有余。他预计说,“这一数字今年还将提高。”
王小语则告诉记者,黑龙江确实有一些大豆被加工后出口到国外,“但是这个出口供应量和需求量已接近平衡”。